Facebook效应(The Facebook Effect)
泰尔告诉我说:"21世纪上半叶,投资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是全球化的实现方式。没有全球化就没有全世界的未来。不断扩大的冲突和战争是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在拥有的技术能使全世界毁灭。如果全球化失败就没法进行投资。"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的言论让人振奋。"于是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进行什么样的投资能加速全球化的实现,而facebook即是再理想不过的投资目标。"
女孩子们会被扎克伯格玩世不恭的笑容吸引。他身边从来不缺女伴,她们喜欢他的自信、幽默和对权威的不屑一顾。他经常摆出一副信心满满的表情,好像在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正如人们所知,扎克伯格有一种不论做什么都可以让一切进展顺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种网络服务也没有给哈佛学生异常珍视的名校身份带来影响,它在评估用户成功的同时也确认了该用户的社交影响力范围。扎克伯格的朋友山姆·莱辛(samlessin)是他的一个同班同学,也是facebook的早期用户。他表示:"哈佛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社交竞争,我认为这是facebook在成立之初的推动力。"假如要在网上展示并保留个人简历和社交圈子,就读于哈佛大学的这些天才精英们就不会为自己努力构思最佳简历和构建最广的社交网而后悔。
自学成才的帕克是一位求知若渴的读者,深深地沉迷于政治书籍。他会在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中加上些"筹划者意图"(这里指制定美国宪法的先人们)的参考说法。他在facebook的个人简介中引用了艾略特、伯特兰·罗素和阿尔伯特·加缪的名言。帕克喜欢像"做生意的外行人"那样交谈,只要听者对谈话内容表现出丁点兴趣,他就会急切地讲起自己那套可以追溯到古登堡时代的传媒历史理论。关键在于,他喜欢讲话,语速很快,态度热情,而且谈的都是创新想法。帕克熟悉并了解商界的现实,爱好哲学思辩,这些都被他带入了facebook。这样的辩论也促使扎克伯格完善了自己对公司前景的设想。与帕克交流就和与那些哈佛宿舍里的同学谈天说地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是,现在对话时讲的都是关于如何让facebook走向成功。
他们开始设想facebook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每次数据库升级或者服务器排列重新布局时,扎克伯格就尽量以十倍于facebook当时用户的数量来安排布局,这种确信无疑的乐观后来被证实极有远见。
尽管萨维林态度强硬,但大家并不讨厌他,他头脑聪明,性情和善,富有魅力。但既然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对公司毫无保留地付出,那么他想获得更多领导权的努力就毫无意义。实际上,他在要求成为facebook首席执行官的同时,甚至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网站的工作。网站的其他成员虽然缺少经验,却都在勤奋工作,必要时经常整晚不眠不休。而萨维林在纽约的工作显得太享受了,因此他们觉得他不该得到那个职位。
看看你周围的那个世界,只需要在正常的位置轻轻一推,它就能够被倾斜。
随着泰尔的注资,公司的最新组织架构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规定。董事会包含了4个席位–投资者泰尔占一席,帕克占一席,扎克伯格占一席。第4个席位空缺,扎克伯格拥有决定权。这么安排是为了使公司以外的人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从而保证未来的投资者不会篡位控制公司。由于泰尔自己也是个企业家,而且他信奉一点–企业创立者应该控制他们创建的公司,所以这样的安排他并没在意。
"接受阿克塞尔合伙公司的投资和接受我们的投资是不同的,你应该知道吧?" 格雷厄姆回应道,"他们对你会设定一个目标,他们会尽力驱使你去达到那个目标。而且,尽管我们没有他们拥有的那套网络,不像他们那样能言善辩,但我们不会尝试去命令你如何经营这家公司。"格雷厄姆回忆道:"如果那次注资没有演变为公开筹款,我肯定会感到高兴。但扎克伯格说过,他曾经仔细考虑过与风险投资公司打交道的不利方面,显然他更倾向于接受它们的投资。"
这种表面平和的独特个人魅力,是扎克伯格吸引人才投靠他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人们对他恼火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不仅仅是不易动感情,而且他很少显露出情绪。他表示倾听的典型方式是,毫无热情、面无表情地盯着你看。你绝对看不出来他到底是不是在听你说话。在某人对他说了句话后,他很少立即给予回应。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他的想法,那你的运气可能不佳。"你很难看出他在想什么,"克里斯·休斯说道,休斯是他以前的室友,在那段时期,他正管理着公司的公共关系,办公地就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宿舍。"用基本的沟通方式难以与他进行交流。"
安德森说,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是没有办法可以一直作出正确的聘用决定的。更好的办法是,快速修正不可避免的错误决定。
对这个逻辑再深入一步思考,他们得出了一个原则,即facebook不应该在它自己设计的应用程序里做任何外部开发者做不到的事情。这应该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扎克伯格在2q07年这样解释,他说:"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不倾向于我们自己的应用程序的生态系统。"这个政策被执行得相当彻底,以至于连facebook自己相册应用里的一些功能都被移除了,因为外部开发者没有权限实现这些功能。
然而,facebook只是其用户集体行动的表征,除此之外它什么都不是。facebook上会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其用户的兴趣所在,而非由马克·扎克伯格决定facebook应该表现些什么内容。facebook的开发平台让马克以一种苦涩的方式领悟了这个道理。
桑德伯格在google监督过许多评分系统,所以她明确表态:"你总是要分为五个档次–两类在最高,两类在底部,还有一类在中间。"她轻快地说道。有人间她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是这样,三个档次太少了,七个档次又太多了,而六是个偶数。你需要在中间有一个档次给人以安全感。每个人都理解五类划分法。"她下了定论。
"马克非常关注长远利益,"一个与会者说,"他不想浪费任何资源,除非他有利于长远目标。如果你不知道你做的是什么生意,那你现在做什么都是浪费,哪怕看上去也在赚钱,但可能无法持续。"尽管扎克伯格为环境所迫不得不接受广告业务,但他也仅仅以做到维持收支平衡为限。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问到他的优先级,他都会明确表示增长和持续改善的用户体验比货币化更重要。长期的财务成功有赖持续增长,甚至他在facebook广告发布会上隆重宣布,公司将寻求其他方法(盈利)。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离职是达斯汀·莫斯科维茨,从事业初始时就是扎克伯格的股肱之臣,至今仍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他拥有7%的股份。莫斯科维茨和德安杰罗仍与扎克伯格关系密切。莫斯科维茨离开后开了他自己的网络软件公司,名叫asana,很早之前他就开始琢磨这个想法了。他致力于打造一个与facebook相关的在线商用软件产品,和google文档、微软的office和其他同类软件竞争。 这是个巨大的野心勃勃的愿景。他说他考虑了很久,看是否可以继续呆在facebook实现这个新想法,但最终的结论是这会分散他对facebook的注意力。 当公司员工超过1 000名,各个部门逐渐变得专业化时,这个自学成才的由室友变成的财务官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衰弱了。他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才逐渐控制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但是公司壮大时,扎克伯格的权力也跟着壮大,莫斯科维茨的权力被削弱了。尽管他占有大量的股份,但他已经不能再发挥以往的影响力了。 他们在公司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分歧,据他们共同的朋友说,当你和一个喜欢大权独揽的人共事时,这种分歧就变得不可调和了。而且因为扎克伯格一再表示他对增加功能令facebook在工作场所发挥更大的作用毫无兴趣,莫斯科维茨离开facebook组建asana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知道馈赠型经济吗?"扎克伯格问道,"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相较于市场经济,这是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出于感激和表达慷慨之情,人们会回馈给我一些东西。整个文化就建立在这种彼此的馈赠框架下。之所以冬宴叮以照常举行,人们凝聚在社区周围,是因为社区足够小,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彼此的献祭。但是一旦某个社区的大小超过一个临界点,整个系统就会崩溃。人们不能明确掌握任何正在发生的事了,可能会有不速之客进入社区。"
在公布的声明结尾,他说了一番你很少能在ceo口中听到的豪言壮语:"历史告诉我们,当决策者和受决策影响者之间形成能够公开、透明的对话时,才能最公正地管理国家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经营公司,历史也终将证明这一点,我们期待着与你们共同走向这一趋势。"
破坏性的威胁一般来自底部,他们不是直接冲你本人来,而是弄坏你的排气管。
对于facebook需要怎样发展,帕克有个特别的想法,为了解释自己的理论,他列举了自己对facebook好友关系的分类。"当你在facebook上与某人成为好友,你基本上会做三件事情,"他开始说,"你公开宣布你认识这个人,你默许了朋友能够看到你的所有动态,并且你自动订阅朋友的所有信息。然而在未来,faeebook会把这三者分开,形成更易于用户定制的服务。"
扎克伯格并没有驳斥那些言论,但也不是对此无动于衷。他开始与我谈到公司"固步白封"带来的危害。"我们最该做的就是与周围的世界一起平稳前进,"他继续说,"要不断有竞争,但不能筑起藩篱。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大部分的分享无论如何都将要在facebook站外出现,所以衷心鼓励这样的发展。我不能够保证我们会成功,只是觉得如果不这么做,最终我们是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