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202309


Kamal 1.0 — 卡迈勒1.0 https://world.hey.com/dhh/kamal-1-0-5304ff9e

Now that might sound sarcastic, but I'm being earnest here. So many of the best opportunities in life only reveal themselves when the easy path is blocked. We are creatures in search of the least resistance, so to reach higher, we usually need a little push. That dance with the enterprisey sales people at SUSE was such a push for our cloud exit adventure at 37signals.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讽刺,但我是认真的。生活中许多最好的机会只有在容易的道路受阻时才会显现出来。我们是寻求最小阻力的生物,所以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我们通常需要一点推动。与 SUSE 富有进取心的销售人员的那次舞蹈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在 37signals 的云退出冒险。


Real Work vs Fake Work - Ali Abdaal — 真工作与假工作 - 阿里·阿卜达尔 https://aliabdaal.com/newsletter/real-work-vs-fake-work/

Real Work is the real work. The work that takes you towards the things that actually matter to you. Fake Work is everything else you spend your time “working” on. 真正的工作是真正的工作。带你走向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的工作。假工作是你花时间“工作”的其他一切。

Here’s the issue – for a lot of us, we waste WAY more time way doing fake work than we do directly wasting time. 问题是 -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我们浪费更多的时间做假工作,而不是直接浪费时间。

If you’re a beginner to productivity and focus, you might waste a lot of time, but you know that you waste a lot of time. These are the people who say “Gosh I really struggle to stay focused, and I often get distracted by social media”. 如果您是生产力和专注力的初学者,您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您知道您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些人说“天哪,我真的很难保持专注,而且我经常被社交媒体分心”。

But then you get beyond that first hurdle. You get some success. Your grades improve. You become more productive. You get your business off the ground and things start to grow. 但是,您就克服了第一个障碍。你会得到一些成功。你的成绩提高了。你变得更有生产力。你让你的业务起步,事情开始增长。

There’s an even bigger, more insidious hurdle you run into now. That’s the hurdle of Fake Work. 你现在遇到了一个更大、更阴险的障碍。这就是假工作的障碍。

In the world of entrepreneurs, this is even more rife. 在企业家的世界里,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The Real Work is (often) to create a product and to sell the product. 真正的工作(通常)是创造产品并销售产品。

The Fake Work is to make sure your website looks pretty. It’s to create content across social media with no way of attributing it back to the thing that really matters – sales. It’s to read dozens of books and listen to hundreds of hours of podcasts hoping to find that one nugget that’s going to magically level-up the business. 假作品是为了确保您的网站看起来很漂亮。这是在社交媒体上创建内容,而无法将其归因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 销售。就是阅读几十本书,听几百个小时的播客,希望找到一个能神奇地提升业务水平的金块。


(32 封私信 / 80 条消息) CPU 的性能是不是快到天花板了?为什么?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567574/answer/3179224780

国内在高性能CPU微结构设计方面的积累和人才不够。这里的人才不是说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在这个方向上踩过的坑不够多。我们的工程师,勤奋聪明肯吃苦,但是在高性能CPU微结构方面的积累,全球只有美国、以色列两个地方算是最深入,ARM的高性能核设计也甚至仰仗于美国的研发团队。CPU微结构(可以认为是侠义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不算很难,体系结构方向的硕士普遍就能入门甚至有较好的掌握,难得是如何把微结构设计的巧妙、均衡,我们在此方面的积累距离苹果、AMD、Intel还有些差距。我国从2010年左右才开始涉足高性能CPU的设计,之前自研的CPU都偏中低端,因此差距就是我们在高性能CPU涉及领域踩得坑不够多。这就像一个枪手,刚开始只练习手枪(中低端)射击,直接给他巴雷特很可能打不好,何况子弹(踩得坑)不管饱。高性能CPU的研发,需要不停的迭代,打磨。CPU就是艺术品,需要长时间对所有细节进行详细打磨,需要客户的不停的反馈问题,推动设计修改。如果没有客户使用,问题无法暴露出来,那么提升也就非常慢。

高性能CPU设计没法弯道超车,没有后发优势很多人张口就来,我们有后发优势,我们要弯道超车,但这是有条件的。后发优势体现在,前面有人帮你踩了坑、淌了路,并且你看到了记住了学会了,这时候再去干就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弯道超车的关键在于换赛道啊同学,你看新能源电车超车时,是不是换了老外们没啥积累的赛道上?这些高性能CPU能行么?答案是不行。先说后发优势。能完成高性能CPU设计的公司,CPU微结构的探索过程、PPA的优化过程绝对是内部极度保密的资源。IBM为了开发性能探索用的模拟器,甚至先开发一门“T语言”,这不可能公开。当年中晟宏芯买来的IBM的M1模拟器就是T语言编写,但是只给你加密后的二进制,付费也不给源码,不仅如此,core的微结构文档大幅删减,想读懂他们VHDL写的源码很困难;华芯通买到的高通代码不仅没有微结构文档,甚至连断言都给你删掉;更不用说美国政府限制的高性能浮点模块不允许出口,这些花多少钱也买不到。为什么这些不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再说弯道超车。高性能CPU设计就这一条道,没有新赛道,也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把微结构做的精致,提升单线程性能。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怎么弯道超车?如果没有新能源电动车,国产车还是很难超过合资汽油车。对于高性能CPU设计而言,如果你听到有人说出弯道超车、后发优势,默默心里骂一句sx就行了。

设计高性能CPUknow-how很难有人说体系结构不有四大顶会ISCA、MICRO、HPCA、ASPLOS,为啥不从里面学习?首先这些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中了顶会的论文也是在灌水,不信你可以看看当年那件轰动体系结构圈的新闻(学生由于论文数据问题想撤稿,但是导师不允许,学生自杀),据我的读论文经验,顶会中的论文,可信度虽然比其他会高,但是数据要打折,环境要打折,结论要打折,具体打多少折扣得自己验证。其次,复现这些论文并验证结论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要不然体系结构领域的博士生毕业都很困难呢。再次,有些好的idea由于学生毕业时间仓促等原因反而没有投到顶会,从这些论文中读出金子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绝对算得上沙子里面淘黄金,Intel的研究院有很多预研人员做这些事,我国目前除了少数几家有相关预研人员,其他公司还未曾听说有这方面投入。最后,很多论文中很漂亮的idea,评估效果也不错,但是真正落到芯片中代价太大,例如面积太大、时序紧张等,但是尝试把新feature落到产品的周期都要以年为单位计算。

很多公司不愿意投入去设计新的高性能CPU core,造不如买。自己设计出来的core,10分/GHz,买来的20+;自己设计要投入十几亿甚至几十亿资金,周期还长,不如直接买来省钱便捷。

那怎么才能设计出真正的高性能CPU呢?我也不知道,只能从失败的经验判断大概有那么几条:融资足够或者产品能迭代起来有利润,只有这样才能养得起研发团队长期投入。人员要稳定,CPU设计不像应用软件,上手很慢,看着文档理解代码都很难。之前看过一篇描述Adobe屎山代码没法改的文章,与其类似自行脑补。领头人(或者技术负责人)必须要懂CPU设计,外行坚决不行。曾经有个领导说自研CPU要吊打AMD和Intel,研发团队经过讨论后我去汇报,我说需要100个人,三年开发两代产品(我已经是觉得资源很紧张了),对方站起来来了一句“不make sense”摔门而去,我心里也只能默念一句sx。。。少一点内斗,再少一点。目测创业公司中因为内斗死掉的不低于30%吧,即使还没倒的,内斗也一直在持续。想尽办法找市场,卖不出去就没法回笼研发资金,也就没法让研发人员持续深入的死磕微结构改进。以上几个条件,融资和市场是基础,其他部分是顶层建筑,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