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家和出题家
from 硅谷王川公号2022合集
2/ 应试教育花了十多年把做题家打造出特定的身体习惯,包括并不限于:
- 寻求短平快的明确的答案;
- 对风险,模糊和不确定性容忍度低,并会因此坐立不安;
- 线性思维;
- 把难度等同于价值;
- 把创造价值等同于捕捉价值;
- 思维模式简单化僵化,喜欢把自己的强项当作榔头,以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
- 钉子,使劲敲一下就可以解决;
- 拒绝承认自己的弱点,缺乏从零开始的勇气;
- 喜欢和周边实时攀比各种 KPI(考分,地位,金钱等等),如果某种公众认可的
- KPI 比别人强就沾沾自喜,如果比别人差就咬牙切齿捶胸顿足;
- 缺乏独立构建自己的独特体系的勇气,自信和耐心。
3/ 做题家相当于别人把框架和 API 早已定义好了,他和无数竞争者一起比赛谁能更高效的完成底层和后台的实现,但选择这条道路后,也就意味着他始终处于一个标准化的,有无数潜在替代者的弱势地位。但你要说他弱势他还不服气,他会说,我做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力和学历呢,我能脱颖而出,我是强者。
4/ 优秀做题家可以看成一种浅层神经网络,在局部拟合得非常好(考分非常高),一旦出现新情况(到了社会上),拟合失效,本来可以增加新的一层神经元来更好的抽象客观事实(而且更轻松),他们却坚持要继续在同一个浅层抓狂的继续拟合。按照一位哲人的话说是,“喜欢改参数,不愿意换算法”。
21/ 做题家有个挥之不去的幻觉,就是拼命把题做好了,自己就可以进入核心利益阶层。殊不知,出题家冒了很多风险,经过长期积累才获得现在的地位,怎么可能随随便便释放主要利益给没有承受过风险的做题家?再说,有那么多做题家来竞争某个预先定义好的岗位,自然也就限制了他们议价的能力。
22/ 成为“做题家”的前提,是需要一个自己拥有事实上的 API 定义权的体系,有足够多玩家愿意参与你的生态,服务你的 API 来分一杯羹。出题家的地位往往来自于对某些稀缺资源和关键节点的控制,很多时候这些控制力不是刻意计划,而是做着做着就突然发现自己有这种力量。但这和具体专业做题能力,往往一点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