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from 硅谷王川公号2019合集

决定房价的最重要因素是位置,位置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就业市场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而影响就业市场的因素,往往是看不见的, 甚至非常遥远的。08 年金融危机后,高科技行业的迅速增长,远超其它传统行业。世界经济增长的红利,基本上被高科技最发达的少数几个区域获取了。行业兴衰趋势,这个根本因素,是看多少房子,也看不出来的。

南加州的洛杉矶县,拥有大量军工企业, 1991 年底苏联突然解体后,美国削减军费,大批军工企业裁员,洛杉矶县房价指数从 1991 年的 95 下跌到 1996 年的77. 一些城市的房价下跌一半以上,很多人因此破产。房价指数到 2000 年后才创新高。

历史数据的预测价值是有限的。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如果要猜测,半导体行业和 IT 行业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的原因,恐怕要追溯到两个行业发展的不同历史路径。

半导体行业,兴起于七八十年代,当时大批台湾和东南亚的华裔工程师入行,几十年下来自然会留下来极少数成为行业的高管。

印度裔工程师大规模移民美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了,集中在 IT 外包行业。过去十年 美国 H-1 工作签证一半以上的配额都给印度人了 (这后面又有更复杂的历史原因,但现实就是如此)。

公司发展招新人,如果别的地方没有大差别,管理层都会有更大概率选择和自己文化接近,各方面更相似的人, 然后这种趋势在发展中不断自我强化。这是人性,是客观的群体现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靠个人练好口语,提高交际能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信贷扩张的时候,离钱最近的公司和个人,受益最大。他们拿到央行的钱, 然后去放贷,投资,所到之处,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被推高,形成正反馈,还会催生各种影子银行体系的繁荣, 这时候有房有资产的人的金融财富迅速增加,看上去像天才。各种高逼格的致富方法论也应运而生。

其他大部分人还没有被增加的流动性所惠及,老老实实出卖体力赚辛苦钱的人还在九九六努力挣扎,蜂蜜还没有流到外围,暂时还看不到日常生活物资的价格上涨, 但是人们已经要为房价的上涨买单,或者被央行人为制造的价格信号所诱惑也去参与投机。

当蜂蜜渗透到外围,开始影响日常生活物价指数时,央行会采用各种手段减少信贷扩张,平衡物价指数。但这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些金融资产的市值会因为来自信贷源头的蜂蜜的减少而突然暴跌,这就是 2018 年底美联储不断缩表的后果,导致 S&P 指数一度下跌到 2300 点左右。直到美联储官员出来表态要迅速结束缩表, 才稳定了市场。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投资创业者想要赚钱,但是如果对于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中央银行,信贷的创造,扩张和萎缩的机制,缺乏一个基本的理解,不能顺大势而为,难道不是一件极为荒谬可笑的事情吗?

多少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够上名校学上好专业,但是如果不能从事离央行,离蜂蜜源头最近的行业,而一直在蜂蜜传递链下端的很远处苦苦修行,和瞎子摸象,缘木求鱼又有什么区别?

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理工科做技术的人,类似古代的武将,虽然出活出力流血流汗,但是如果不能掌握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关键资源的控制力,则往往悲催的沦为他人的工具,其下行的风险远远大于上行的回报。

有些理工科背景者长期唯技术论,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架构/市场定位等等,缺乏基本理解,迷恋于一种对于硬核技术的自我陶醉 (类似于天天慷慨悲歌,打打杀杀的武将),对自己的弱点和短板缺乏基本认识,对于非技术人员有一种(出于无知而导致的)鄙视情绪,其状态和这些武将非常类似。

一旦行业变迁,老技术不再需要,突然失业,一切从零开始,则悔之晚矣。

古代名将即使如蒙恬者,埋头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发展,缺乏对朝中权力中心决策层变迁的远见和敏感,以至于秦始皇去世后,李斯被赵高说服矫诏,把蒙恬和扶苏诛杀。蒙恬在掉脑袋之前,都没想清楚这背后的逻辑,否则不至于如此被动,而缺乏反击的意志。

如果稍微有些大局观,比如明朝的戚继光,就知道和上面的文官保持良好关系,经常给张居正送各种大礼,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和不失真,以及自身地位的巩固。

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有些东西,看见的时候,才发现脑袋马上就要搬家了。

只有少数有心人,不断主动探索发掘,不断感知思考, 方可化解危险于无形,把握机会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