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
“荣耀属于那些亲自置身战场的勇者,他们灰头土脸、血污满溅却依旧在奋勇搏杀,他们历经坎坷、一错再错却仍然没放弃努力,他们满怀热忱,全力以赴,最终迎接他们的可能是辉煌的战果,也可能是糟糕的落败,但至少他们曾经骄傲地放手一搏。” ——The Man in the Arena,西奥多·罗斯福
他在文中谈到,增长黑客们试图用更聪明的方式解答产品得以增长的奥秘,并使之成为助力产品增长的长效机制。他们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营销等,而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到达水平、病毒因子这些指标成为他们日常关注的对象。
换句话说,这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他们通常既了解技术,又深谙用户心理,擅长发挥创意、绕过限制,通过低成本的手段解决初创公司产品早期的增长问题。在外行人眼里,他们就像是极客、发明家和广告狂人的混合体。再通俗一点形容,他们的职责接近于专门为初创公司设立的市场推广部门,因为很少有用于营销的大笔经费,所以更多的是将注意力聚焦在产品策略本身带来的自发增长上。
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者,增长黑客必须真正懂得产品的核心价值,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个产品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清晰定位有关增长的问题,并寻求解答。
曾经靠砸钱就能堆起用户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开发者们不得不想破脑袋探寻更多的途径和偏门,于是曾经被视作有违商业道德的“刷榜”开始大行其道,甚至固化为一些手机游戏公司的长效机制。
进行数据分析的首要环节是明确分析的目的。脱离具体目标的单纯数据查看没有任何价值。在有些公司里,向数据支持部门索取数据,需要提交相应的流程,转交给对应的负责人进行手动查询。如果分析目的不明确,无疑是在耽误整体项目进度,浪费他人的时间。好的增长黑客懂得有的放矢,杜绝意义不明的数据索取需求。 其次是要了解数据来源的相关信息,包括各项指标的定义、采集点和上报机制。在一家公司内,不同部门关注的指标可能不尽相同。开发人员警惕代码编写中的错误率,产品人员在意每次版本迭代的留存率,而市场人员将更多目光聚焦在推广费用的投入产出比上。
在公司内部强调核心指标,意味着员工磋商问题时即便核心领导者不在场,或者不同业务组之间暂时产生矛盾对立时,人们脑子里依然能清清楚楚地界定:对公司发展而言什么是必须严格恪守的,什么是应当暂时妥协的,什么又是能无憾放弃的。这一理念在思路易发散的团队中尤其重要,很多时候它能终结一场无意义的会议,把更多时间花在产出。
“当事情‘按计划’进行时,没有人会惊慌,即使这个计划是可怕的。” ——《蝙蝠侠:黑暗骑士》,克里斯托弗·诺兰
真正的浪费不是上班刷微博,不是开给员工高于市场标准的工资,也不是没有谈到最优惠的广告报价。真正的浪费是在错误的方向大踏步地高歌猛进,走得越远,就越与成功背道而驰。
MVP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回答产品设计是否优雅、技术实现是否高效这样具体的功能问题,或是过度许诺未来将承担的重任,而是用于解答商业产品开发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价值假设,这款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增长假设,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
如果问开发一个MVP必须具备哪些模块,那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除了待验证的基本功能外,反馈渠道、公告看板、自动升级和使用行为统计这四件事必须纳入考量。
反馈渠道:请尽可能为你的MVP用户提供产品内部的反馈机制(如网站顶部的留言板入口、移动应用中的提交反馈页面),而不仅是在产品体外设置独立的反馈渠道(如微博、微信、QQ)。用户希望在遇到问题的那一刻尽快将自己的疑惑、惊诧与愤懑传递给开发团队。这些最终采取了行动的少数派用户,极有可能出于两种初衷:第一,他们的确遇到了棘手的麻烦;第二,他们真的是你产品的忠实粉丝,以苛求的眼光审视任何一个不完美的细节,热忱地为团队带来改善意见。无论遇到哪一种,都决不能令其失望,倘若反馈渠道的门槛过高,会令他们望而生畏,提反馈的冲动也随之烟消云散。
官方公告:包括群体公告和针对单个用户的定向消息通道。公告看板的目的是向用户传递来自产品官方的声音,包括团队动态、运营公示、反馈回复,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紧急通知和危机公关等。对于网站而言,公告看板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首页的一条醒目的横幅、个人中心的系统消息或是群发的邮件,而客户端及移动应用内的公告则可能更加醒目,如能够轻易占据用户注意力的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并非每个用户都有看公告的习惯,然而对于试图主动了解官方信息的用户而言,找到入口的方式必须简单易行。
自动升级:网站的优势是随时部署,用户打开浏览器看到的永远是最新的内容。相比之下,客户端和移动应用的用户是经过漫长的链条转化而来的。如果用户每次获取新版本都要再一次经历手动搜索、下载和安装的过程,许多偷懒的用户宁愿选择继续维持在老版本,而最终看不到我们呕心沥血迭代出的升级版。这与我们快速迭代的开发策略背道而驰。最佳策略是在产品启动时提示用户有可用的新版本,当用户确认升级后,通过内置的下载模块在后台完成更新,整个过程无需用户介入,而是“傻瓜式”地完成。
“在现代商业世界里,当一个才华横溢的创造者是没用的,除非你能同时把你创造的东西推销出去。” ——大卫·奥格威
之所以称为种子用户,大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这批人数量少,获取不易;第二,他们进入产品的阶段较早;第三,种子用户如同种子一样孕育着希望,具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早期种子用户的质量将决定产品初期的氛围、运营走向,影响产品日后的发展策略。早期用户选得不够精准,可能会影响产品发展的速度和路径。
产品早期用户不都是的“种子用户”,也可能是“产品蝗虫”。所谓产品蝗虫,是指那些产品目标用户以外的围观群体,他们往往并非冲着满足自身需求来使用你的产品,而只是单纯好奇的观光客、寻找项目的投资人或是来做竞品调研的产品经理。
如果说Web2.0以前的早期互联网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对时机的把握和资本的投入,那么在今天许多横空出世的明星产品,则是选择先在社交网络引发热潮。看一个产品团队是否有经验、一款产品有无“明星相”,只要考察它的产品设计中是否加入了解决冷启动问题的社交传播机制,就能略知一二。
在“内容为王”的眼球经济时代,争夺用户有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持续输出内容,依靠内容来渗透和维系,从而获得潜在用户的认可关注。一篇爆红网络的帖子、一段让人泪流满面的视频、一组被千万人疯转的图片,虽然创作成本不高,却能启动持续传播的引擎,有些甚至经久不衰。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营销”,也是获取新增用户屡试不爽的长效手段。
KISSmetrics的联合创始人尼尔·帕特尔(Neil Patel)发布的一项针对Google搜索排名与被收录文章长度关系的调查数据显示,一般排在前十名的文章需要包括至少2000个单词。更多字数通常意味着更大的信息量,也与包含的链接数成正比。在社交网络中,人们会更倾向于分享字数较多的专业长文,尽管他们可能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过。病毒内容提供商Buzzsumo的调查结果与KISSmetrics近似,他们认为文章篇幅在3000字至10000字的范围内最容易获得人们的主动分享。
简书的创始人林立在考察自身内容运营的效果时,发现一篇逻辑上有明显漏洞的文章《如何坚持每天写一千字》成为了当周的热门主题。随之而来的是史无前例的讨论量。于是他特地撰文复盘这件事:“原作者很显然明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但是他决不能在这篇文章中提及这点。作者选择了有意回避质量这件事,只谈数量。如果作者在原文中加了文章质量的考量,这篇文章就不好看了,不像现在这样直接而有力了。更重要的是,留一个漏洞,就可以引起围绕这个漏洞的讨论,而原作者的文章则在不断的讨论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给科技媒体投稿的过程中,文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增长黑客能力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案写作是当代商业社会的基本技能,能综合反映一个人全部的经历、气质、学识、深度思考和以卖出产品或服务为目的、将他们落实成符号表征的能力。优秀的文案要能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以一个委婉动听顺理成章的故事,引导读者按照你的召唤去做。每一次文案阅读都应当视作一次面对面的沟通,撰写者应当以最精炼的文字准确地表达想要表述的内容。
阐述了适用于长文案的“滑梯理论”:优秀的文案,应当让阅读者有种乘坐滑梯的感觉,即顺着你预先铺设的轨道一路顺畅地滑下去,走完全程,到达终点。而标题、副标题、题图的所有作用只在于让读者阅读正文的第一句话;至于正文第一句话的核心价值,则是让读者继续去阅读第二句话,以此类推。在整个阅读中,既要给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而不嫌冗长,又要让你的读者说“是”,让他们在阅读文案时,因你真诚实在的陈述而产生共鸣。
“鸟不鸣,信长杀之;鸟不鸣,秀吉使鸣之;鸟不鸣,家康待鸣之。” ——日本谚语
然而,开发人员也不要过于依赖A/B测试,陷入一点一滴的变更中而忽略了更大的突破性变化。曾在谷歌供职的设计师道格拉斯·伯曼(Douglas Bowman)曾说:谷歌为了找出在两种蓝色方案中哪一种更好,索性测试了41种不同的蓝色来做比较。对与时间赛跑的创业团队而言,这样的精力付出简直太过奢侈。如果你的产品还没达到零点几个百分比的下降都意味着几百万美元损失的地步的话,还是多花些时间在那些真正有跃进式提升的地方吧。
原来,程序自动将每一句歌词生成为一张图片,然后与专辑封面叠加,做出了一张假的“封面”,当音乐播放时,不断地更换锁屏界面上显示的专辑封面,这就达到了显示歌词的目的。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Marketing 3.0)中说:“当今的消费者所寻找的产品和服务不但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他们更希望能发现一种可以触及其内心深处的体验和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为消费者提供意义感将成为企业未来营销活动的价值主张,价值驱动型商业模式将成为营销3.0的制胜之道。”
这有点像强手棋或是大富翁游戏,人们在现实中无法一掷千金肆意收购豪宅,却有可能在虚拟世界成为不动产之王,将当地的人气地标“据为己有”。
根据美国贝恩公司的调查,在商业社会中5%的客户留存率增长意味着公司利润30%的增长,而把产品卖给老客户的概率是卖给新客户的3倍。所以在“增长黑客”圈内有一句名言:留住已有的用户胜过拓展新的客户。也就是俗称的“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国富论》,亚当·斯密
提供付费服务的唯一选项,既表明了你对自己产品品质的承诺,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它用一种静默无声的姿态传达出“我们是能赚钱养活自己”的自信,并且也是在拍着胸脯向愿意缔结付费契约的用户保证:我们能持续为你提供优质的服务。这给人以安全感。当然,敢于掐断免费、仅留付费的前提,在于你的产品足够好到有源源不断的顾客前来光顾并且留下。如果本身误入需求陷阱或者存在品质缺漏,那就等着哭吧。
绝不责备用户。用户的选择受到当时当地的信息接收渠道、产品易获得性、消费习惯和试探心理等综合因素影响,有时甚至是在不经意间采取了行动。他们很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盗版的行为侵害了开发者的正当利益,也暂时无从感知到官方的正版产品将带来更有保障的高品质体验。对于这部分用户,不能指望谴责能瞬时带来改观,更好的方式是循循善诱,给出引导方案,让他们自行在利弊之前权衡并导出判断结论。
提供转化便利。体现诚意与尊重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发起一项请求时,为对方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在产品设计策略中,可包括更加清晰的引导步骤、更加准确的文案表达、更加减省的操作步骤和更加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反馈。这能让原本因“负罪感”而产生补偿想法的用户,快速将这种冲动落实为具体行动,从而刺激产品销量增长。
“过去战争中的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敌人的最可怕的病菌。”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本身就认识很多人且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些人,在传播中充当了关键性节点的角色,在他们的助力下,原本容易被注意、感知和记忆的信息更容易抵达受众的面前,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催化下,成为一股流行趋势。
一位前37Signals负责用户体验的前员工研究发现,对于有针对性的、严肃的商业内容,绝大部分用户会倾向于复制部分文字和链接后通过E-mail发送;而在偏重知识性和娱乐性的网站上,同样的被调查者会优先使用社会化分享按钮来分享他们看到的文章或照片。
如果你留心观察过微信、陌陌和其他任何社交平台在约会方面的表现,会发现男性往往展露出更加旺盛的荷尔蒙,行为上也会更活跃主动,而女性则相对被动,即便是高冷“女神”,只要稍微展露出愿意交流的想法,也会引来众多“屌丝”的主动围观追捧——没错,这其实跟线下没什么两样。维持这种生态系统运作的基本机制,通常是对女性提供更加开放友好的环境,吸引她们入驻,再以此辐射向男性群体。这与酒吧经常使用“男A女免”来招揽顾客,原理同出一辙。
几种平台的终端用户中,使用手机网页版访问的小白用户居多,看到便宜东西容易冲动消费;iPhone用户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太敏感;安卓用户最抠门,消费不多,但广告的点击率却是iPhone用户的几倍,呈现出一种“啥都好奇,啥都试试,但就是不买单”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