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尤里卡
简单来说,先找自己喜欢做的,从中筛选出自己擅长做的,再从中筛选出能够赚钱的。
通过自己投入少量精力进行快速尝试,基于别人的历史经验进行快速总结,先行了解备选项可能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再决定要朝哪个方向走,这就是所谓的“小步快跑”的互联网思维。可是上面描述的科研过程不也一样吗?上网购物不也一样吗?其中在职场里,跳槽换行又何尝不是完全一样呢?
曾经有人问我,要不要考虑写本书?我说还是算了吧,这世界上不缺我这一本书,而且一本书写出来也就能赚个几万块钱,不值得。对方叹了口气,“照你这么说,生活岂不是就像会计记账明细一样,只剩下了一收一支?”
文字是现实编造出的最大谎言,它让你误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其实不然。你知道火烫伤了会疼,但你不知道到底有多疼,直到你被烫伤一次。
把一份麻辣烫,不加麻、不加辣、放到不烫了再吃,你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吃。这是不是真的呢?只有你自己尝试过了才知道。正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所以创业到底是疲惫但开心的辛苦,还是被迫且挣扎的心苦,也需要你自己体验过后,才能知道。
你为了想要对工作负起责来,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不专业的。所谓“职业人”,就是工作中不带入太多的个人情绪,而是时时从对全局最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执行。拼命折腾自己,却不会抬头看整体结构的人,是“搬砖工”,是没有前途的。
假如真的这样,那么你的努力,就不是在优化工作。恰恰相反,你的努力反而掩盖了工作流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问题的暴露,也就耽搁了问题的真正解决。你越努力地加班,就是越努力地掩盖问题,而这个问题既不是你导致的,也不是你能解决的。那你图啥?
这个补锅匠如果借这手法,找客人多收了钱,那自然是不合理。可如果补锅匠只是通过一些技巧,让原本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暴露出来好让别人更好地看到,然后再借助于别人的关注甚至协助,更好更高效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最后没有多收钱呢?那这就是一种工作上的艺术了。
工作中要擅长管理好自己的领导,让领导不要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同事未必是看不到你的辛苦,他们可能只是不想看。同事未必在意你占了公司便宜,他们可能更在意自己为什么没占到。老板未必看不到你的付出,他可能只是不想看。老板未必介意你成为众矢之的,他可能很乐意你替他当靶子来吸引火力。
具体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来说: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其实是被翻译错了。原文是德语,翻译过来应该是说“一切真实存在的东西都是合乎逻辑的,而一切合乎逻辑的东西都真实存在”。所以“存在即合理”里面的“理”,并不是合乎“伦理”,而是合乎“逻辑道理”。好好体会一下这句话,然后咱们回过头来看你的问题。
事实上是这样嘛?不好意思,真的是这样。所有一线客服类员工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替公司挨骂。不然公司给你们钱干什么?这对一线员工公平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给你钱了,客户给公司钱了。不想要钱,你走。你不走,就忍着。
所以,告诉你那个自以为是的老板,就算他样样全能也没法事必躬亲,必须要给新人犯错和成长的机会。而如果新人总是犯错却没有成长,更可能是因为带队的人变成了瓶颈而不是动力。好的领导,不是告诉你怎么做,更不是只会指责你做得不对,而是向你传授做事的思路,并且给你必要的支持让你去犯错。
平时形成和老板谈心的习惯,并且提前养成积累工作问题的习惯,谈心时就问、就请教、就求指点,没有哪个老板不喜欢一个认真思考的员工。这么做的两个大的好处分别是,一来你和老板熟悉了,更懂他的沟通风格了,你们配合的效率会更高;二来当老板有场外信息想跟人分享、甚至有重要的事想安排人去做时,你猜他会习惯性地先想到谁?
所以说“换赛道”非常重要,先在自己能够得着、相对容易积累经验的领域里寻求突破,然后借着这种经验以及领先地位带来的个人影响力,进入其他更吸引你且更有价值的新赛道,完成抄近路的逆袭。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也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当一件事情在我们心里不是100%的YES时,它就应当自动变成一个100%的NO。或者说,只要一件事情不是当前必须要去做的,那就别做。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投入时间去换取产出时,一定要优先去做那些真正有价值、能实现你目标的事情。
不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还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为了对抗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拥有一些物质资产,都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时候,穷,并不是说真的没钱,而是一种对未来风险无法承受的恐慌,是一种对之后生活恶化不愿面对的抗拒,是按部就班的美好预期被现实突然击碎的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