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资高成长垄断型资产的八个误区
from 硅谷王川公号2021合集
第一个教训就是任何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没有真正被市场验证之前,在没有比较可观的收入和客户数目之前,试图去分析它是否会成功,基本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变量太多了。很多逻辑似是而非。
有个关键点,新的平台级别的公司,其底层商业逻辑往往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在早期,是完全不被理解的,不确定性很大的。是只有事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理解其逻辑。比如说,微软这样的软件平台,以前是前所未有的,用固有商业逻辑完全无法理解,事前分析预测不太可能。当时 intel、IBM 在八十年代早期,都没有意识到微软可以做那么大,都没有意识到软件才是价值链的关键所在,都是到了八十年代下半叶,才开始恍然大悟。
但试图预测,拼命分析这样的傻事,我自己以前也干了不少,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无解,无法提前判断,只有说等到累积市场收入超过一个临界点,比如五亿到十亿美元,小的消费品或者社交平台,用户数量超过五百万到一千万,才值得去深入研究。不是先有逻辑然后预测,而是等待业绩过了临界点,证明自己了以后,再去学习研究逻辑。
而且要意识到,在创投行业,收入数,用户数,各种造假虚报是司空见惯,如果不能亲自核实,很可能上当受骗。但是收入突破五亿到十亿美元,要想造假,难度会比较大了,从侧面调查去独立验证相对容易一些。不去过早提前分析的一大好处是,不会过早被噪音所影响,保存脑力和精力。否则每个新东西出来,都要亲自去研究分析预测,要把人累死。
即使不垄断的公司,其投资回报短期可能相当不错。但是无法保证不被竞争者超越。作为投资者,应当在挑选的时候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要在至少三到四个维度上大幅度领先竞争者,有较大概率加强垄断优势的基础上才开始入场,这样就不用担心市场的各种负面谣言,否则容易被搞得一惊一乍,把本来可以躺赢的被动投资变成一份紧张的工作。
所以有独立的真正的买家的角度,非常重要。一方面尽量争取直接体验公司产品,使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现在网上各种社交平台,可以获取大量的多角度的,观点截然不同的底层信息,尤其是如果有正反两方面的消息,更容易获得客观的信息。
这样当你看到听到媒体和分析师的胡扯的时候,你知道他是胡扯,因为你很清楚是哪几点在胡扯,所以你就非常自信,而不是被他的胡扯搞得很迷茫,这个对于投资而言非常重要。
但是还有一些公司,比如 Nvidia, 他的具体竞争优势,涉及到很多非常细的技术细节,需要用打游戏打的很多的人,或者在他的平台上用他的软件系统写人工智能代码的人,才能深刻理解。这个调研成本对我太大,只好放弃。但对于其它某些特定人群而言,可能是很容易看清楚的。
比如这次疫情,是对所有公司都会造成伤害的,但是对于弱势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弱势竞争者相对于垄断的强者而言,现金流更加吃紧,出现大规模的全面的经济衰退时,弱者会死得更快,然后市场就被最强的垄断者纳入囊中。
普通人对于各种短期内部的财务数据,没有任何信息优势,等短期坏消息出来,已经反应到股价上了, 再去卖,实际上已经晚了。而以后财务数据变好,你又不会提前知道而提前买进,所以炒短线是有百害无一利。
同理, 因为你无法提前预测经济何时会衰退,你也无法提前预测经济何时会好转,因为宏观经济的判断而去做短线,大概率会出错。
与之对比,我以前犯的八个错误是: 1/ 不等过临界点就浪费大量时间研究。 2/ 没有反复多角度确认公司的垄断性,就贸然入场 3/ 没有理解真正出大钱的客户的上帝视角,因而容易被媒体操纵而恐惧,不敢买或者过早卖出 4/ 公司垄断性加强时,没有加仓,而是因为价格比自己买价涨了很多倍,就过早卖出。 5/ 因为懒惰和其它因素,没有深入研究理解公司的长期产品路线图,缺乏想象力,老是拿旧的视角去套,总是觉得估值太高,拿不住,过早卖出。 6/ 被短期挫折的负面消息吓到,而没有意识到,只要垄断性没有改变,就应当继续持有。 7/ 因为在低价时错过或过早卖掉,而不愿高价买回。这时要坚决忘掉过去, 有错就改是优秀投资者的基本品质。 8/ 没有理解超级垄断者极长的寿命,而总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几倍几十倍的回报,而过早卖出。